中国共产党柘荣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07月29日 18:08:14 来源:柘荣新闻网 作者:管理员 评论(0)

攻坚扶贫开发 决胜全面小康

为建设美丽幸福新柘荣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柘荣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郭宋玉

(2016年7月2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柘荣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共柘荣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回顾总结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全面部署未来五年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海西药城、生态养生城发展定位,加快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聚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过去五年发展回顾

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柘荣在发展征程上爬坡越坎、负重前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合力,积极融入“六新大宁德”,全面建设“五特好柘荣”,较好地完成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柘荣县域发展新的篇章。

五年来,我们执着求索、谋特强特,引领县域发展勇闯新路。坚持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突显特色,把县域发展放到国家战略布局和省市发展大局中谋划推动,全面把握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潜力优势,在延续拓展历届党委、政府发展思路基础上,创造性、前瞻性地作出全面建设“五特好柘荣”的决策部署,推动生物医药新型工业化、优质高效农业现代化、长寿福地品牌效益化、健康养生产城一体化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化,引领县域构筑海西药城、生态养生城,开创了“文化柘荣”、“孝德柘荣”、“生态柘荣”文明发展新局面,闯出了一条符合县域实际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

五年来,我们攻坚克难、奋力追赶,推动综合实力大幅晋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开拓创新,乘势而为、真抓实干,推动县域发展加快步伐。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实现年均增长10.9%、23.5%、28.3%,是2010年的1.7倍、2.9倍、3.5倍。在养生养老、生态文明、文化建设等重要领域,创成全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中国孝德文化之乡”和全市首个“国家生态县”,以及“中国太子参之乡”、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仙信俗国家级“非遗”等一系列县域品牌,发展硬指标和软实力协同并进,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

五年来,我们依托资源、运作品牌,开辟产业升级广阔前景。立足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绿色经济,加速生态崛起。全县集聚药业及关联企业20多家,广生堂成功上市,成为全市首家上市民企;“力捷迅”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全市医药工业驰名商标“零”的突破;贝迪药业成为全省最大的兽药制剂生产企业;药业税收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5年药业税收是2010年的4.4倍,被列为全省首批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叠加放大自然生态、养生养老、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创建中国·柘荣养生文化论坛机制,推进休闲避暑、文化旅游等产业培育,加快养生养老服务配套,打造东狮山、九龙井、鸳鸯草场精品旅游带,荣膺“中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福地”称号,加入中国长寿之乡绿色产业发展联盟,“长寿柘荣·养生福地”品牌构建初显成效,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焕发蓬勃生机。

五年来,我们产城并举、突破项目,增强开放开发持久动力。深化“小县大城关”建设,推进东源、城郊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实施交通路网提升、污水垃圾处理、旧城旧街改造、住房保障供给、供水供电供气、河道景观整治等工程,城镇功能显著提升,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建成区面积从3.7平方公里扩大到7平方公里。强化园区建设、产城联动,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批建设,引进“三维”项目77个,总投资148.5亿元。累计实施交通、水利、能源、产业等重点项目400多个,完成投资11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7倍,城区防洪工程、溪门里水库供水工程、220KV智能变电站、“镇镇有干线”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竣工投用,特别是沈海复线高速公路柘荣段建成通车,打破交通瓶颈,县域发展迈入高速时代,加快融入沿海开放开发大格局。
 五年来,我们聚焦扶贫、精准帮扶,焕发农业农村清新面貌。承接扶贫政策东风和挂钩帮扶助力,扎实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完成造福工程搬迁1340户6235人,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42万人下降到目前的2839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是2010年的1.8倍。整合资源推进“三村”建设,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样板工程,创新推广村企合作产业扶贫,形成扶贫开发“宁德模式”柘荣经验,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扶贫开发互促共进,集中打造了18个新农村样板村、21个美丽乡村和2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累计流转土地4.8万亩,建成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和太子参、茶叶、油茶、金线莲、铁皮石斛等89个百亩以上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了张一元、三本高科、西岸生物等30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被评为“2014-2015年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扶贫开发深刻改变农业农村发展面貌。

五年来,我们着力统筹、倾注民生,共圆百姓生活幸福梦想。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近百个,建成保障性住房733套,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民生支出24.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2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五大社会保险”覆盖城乡,实现扩面提标。实施城区学校扩容新建,县一中、实验幼儿园分别创成省一级达标校、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双高普九”通过省级验收,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认定,省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柘荣分院,“小县大教育”持续深化,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县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分别获评“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省级示范活动中心”称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县中医院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嫁接托管、发展中医康复疗养,“海云工程”扩面提质解决农村就医难题,城乡医疗一体化建设取得成效,全面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深入实施,跻身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行列。“文化柘荣”建设引领文化化人、文化惠民、文化兴产,组织开展建县70周年文化系列活动,中华游氏文化园被评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柘荣海西剪纸基地被列为省级特色文艺示范基地。深化“平安柘荣”建设,持续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群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十位。食药安全监管持续强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荣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首批平安先行县、全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等称号,全县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年来,我们强基固本、凝心聚力,构筑党的建设坚实保障。持续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建立18个党代表工作室,有效延伸服务触角,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施“党建典型培树工程”,打造13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完成2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推进“党建强村富民工程”,建立机关干部服务社区、驻村蹲点、挂钩帮扶农村党组织制度,出台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干报酬等政策,消除41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创新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小板凳宣讲队运用“小载体”宣讲“大道理”传播正能量。完善“一线出干部、一线选干部”选拔机制,强化干部队伍监督管理,选贤任能打造事业发展中坚力量。推进“一个高地、三支队伍”建设,被列入全省第二批人才强县试点县。深入开展“三比三看、创先争优”活动,被评为全市创先争优先进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力推进作风转变、效能提升。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全力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有效加强纪律规矩教育。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爱国统一战线持续巩固壮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稳步推进,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工作持续加强,群团、民宗、侨务、对台、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成效,有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和政治生态。

成绩来之不易,探索充满艰辛。回顾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这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县各套班子团结协作、励精图治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是民主党派成员、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谋共建的结果,是各驻柘机构、驻柘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政法干警同舟共济、合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柘荣县委,向所有关心支持柘荣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向长期以来辛勤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五年发展经验,我们深切体会到:扬长避短、以特取胜,是县域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县委坚持谋特强特、以特取胜,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定不移围绕海西药城、生态养生城县域发展定位,全面建设“五特好柘荣”,这是五年来探索实践的重要成果,也是未来县域发展提质增效的科学路径。依托资源、放大品牌,是实现转型升级核心之策。县委致力特色资源品牌化,创成多个“国字号”县域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用品牌软实力彰显核心竞争力,加快生物医药、养生养老、特色农业等现代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创新转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项目带动、产业支撑,是迸发活力动力的务实之举。县委聚焦项目建设重要载体、产业发展重要支撑,坚持抓项目、兴产业、稳经济、强基础,为县域发展提供持久支撑和不竭动力,这是过去五年的主攻方向,更是未来发展的不变旋律。改善民生、增进福祉,践行为民宗旨力量之源。县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坚持办好民生实事,有效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凝民心、聚民智、汇民力,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党建引领、转变作风,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保障之本。县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自觉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弘扬清风正气,有效转变作风干事创业,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相融并进,为不断开创柘荣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

五年来的发展,为今后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综合实力较为薄弱,主导产业优势尚不明显,新兴产业培育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招商引资困难,大项目好项目偏少,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紧缺,发展制约瓶颈较为突出;城镇功能不够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乡村建设仍是“短板”,村集体经济普遍落后,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民生社会事业欠帐较多,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干事创业氛围不够浓厚,作风纪律、行政效能仍需加强等,我们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中央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建设美丽幸福新柘荣的关键时期。深刻分析把握未来五年我县发展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央支持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宁德全市比照享受原中央苏区政策;省委、省政府将生物医药、健康养老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活性服务业重大工程,这些利好政策的叠加,更加坚定了我县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经过“十二五”时期全县上下的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沈海复线高速公路柘荣段建成通车,柘荣发展迈上开放开发快车道,正处在继往开来、乘势发力的历史节点。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素制约持续趋紧,发展短板弱项较多,转型升级伴随挑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责任重大、时间紧迫、刻不容缓。我们要以更加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在把握大局中坚定信心,在乘势借力中加快发展,在负重前行中万众一心,全力推动柘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突出创新驱动发展,贯穿转型升级主线,按照海西药城、生态养生城发展定位,积极融入“六新大宁德”,全面建设“五特好柘荣”,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与201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以上,公共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翻两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以上。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步伐,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生物医药与养生养老等特色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国土开发空间更加科学合理,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协调有序。“小县大城关”提升品位,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科学,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

改革创新凸显成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园区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人才、项目、资源加快集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强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格局初步形成,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更加优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内。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不断推进,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生态空间占国土空间比例不断提高。自然生态系统得到切实保护和修复,空气质量、流域水质保持优良,城乡文明程度和宜居水平显著提升。

民生福祉全面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文化柘荣”、“法治柘荣”建设全面推进,公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享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按照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把精准扶贫作为未来五年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按照中央“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基本方略,举全县之力攻坚拔寨,确保稳定脱贫“一个不能少”、全面小康“一个不掉队”。一要突出产业扶贫。全面落实农业农村“六位一体”工作机制,突出做好“靠山吃山”文章,聚焦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延伸链条,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用好农业发展扶持资金,扶优做强中药材、茶叶、油茶等特色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山地农业、观光农业、养生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引导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整合农业农村资源,深化村企合作产业扶贫,让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增收致富,确保到2020年,全县825户283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8个贫困建制村农民收入和村财收入接近或达到全县平均水平。二要突出造福搬迁。统筹考虑搬迁群众就业就医就学、公共服务配套等需求,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规划造福工程搬迁,依托县城、集镇、园区、中心村,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政策落实和后续跟踪服务,重点推进王竹坪、坪桥等造福工程点建设,总结推广福源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经验和精准帮扶举措,确保搬迁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和谐处”。力争到2018年,全面完成69个边远偏僻自然村整体搬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生计问题,共享全面小康成果。三要突出保障兜底。针对因学、因病、因灾返贫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强化社会保障全覆盖,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就学就业帮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推行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加大对贫困人口医疗政策倾斜,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推进农村低保政策落实,结合每年低保对象和低保标准调整,将无法实行开发式扶贫的贫困群众纳入低保范围,由社会保障政策进行兜底,实现应保尽保。四要突出机制联动。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党政正职负责制、领导干部包户制、职能部门挂钩制、督查考核问责制的有效落实,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户、精准实效。统筹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提升推广村企合作产业扶贫柘荣经验,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攻坚,促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融互促、互为支撑,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二)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加速提升产业竞争力

把握新常态下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构建区域特色突出、产业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一要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推动药业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向生物医药园区集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进新项目,鼓励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增1-2家药业上市企业。以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大中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推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原研药、仿制药、中成药、新兽药、禽类疫苗等新品种研发,支持药品一致性评价。开展野生道地药材栽培技术攻关,加紧太子参等中药材基础性研究和精深开发。推进中药材追溯体系、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药材物流仓储等平台建设,大力开发保健食品,培育发展医疗器械,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销售渠道,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构筑海西药城,实现多层次、全方位发展。二要推动新兴服务产业培育。着眼提高三产比重、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全域旅游发展定位,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持续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和景区管理,重点推进东狮山、九龙井、鸳鸯草场、青岚湖等旅游项目建设,争创东狮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构筑生态旅游胜地。抢抓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机遇,发挥“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国家生态县”等县域品牌优势,强化规划引领,构筑园区平台,策划实施养生养老项目,规划建设医养一体老年公寓,加快养生养老产业培育。借力“互联网+”,发展以物联网、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为重点的互联网产业,促进新兴现代服务业在县域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三要力促传统特色产业升级。把握工业4.0转型契机,落实我县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新型铸造、高端刀剪、特种服装、生态原产地食品等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推进刀剪企业“退城入园”、集约发展,促进机械铸造“机器换工”、智能升级,实现传统工业向园区集聚。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兴产,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运用高新技术实施技改,力促传统特色产业向循环利用型和创新驱动型转变,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催生发展新动能

坚持改革引领与开放发展齐头并进,放大沿海腹地、内陆前沿的区位优势,抢抓高速开通契机,深化周边区域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更高层次的外向型经济。一要项目带动增后劲。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抓手,优化投资结构,强化要素保障,实施交通运输、清洁能源、产业转型、养生养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民生保障、防灾减灾等八大类155个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2016-2020年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实现年均增长13%。紧扣县域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需求和基础设施改善,做深做透做细项目前期,优化招商政策,强化招商选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助力助推以生物医药为主导的产业经济发展,以新兴服务产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配套,持续增强县域发展后劲支撑。二要软硬并举优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三转一加强”活动,严肃问责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加快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便利市场准入,健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工作机制,改善县域投资软环境,吸引客商投资兴业。创新市场化运作,用活用好“飞地”政策、山海协作、公私合作等机制,破解融资瓶颈,加快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乍洋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活力,集聚放大园区洼地效应。三要繁荣文化提神韵。全面落实《“文化柘荣”建设十条意见》,加快推进“文化柘荣”建设,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自觉与对外开放底气,致力以文化大繁荣助推县域大开放。发挥县域特色文化在推动对外开放开发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重点加大马仙孝德文化、长寿养生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红色旅游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的精深研究、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赋予“柘荣制造”、“县域品牌”丰富文化内涵。举办承办各类文化论坛、学术研讨,密切山海摄影合作,打造山川摄影基地,让文化成为柘荣开放开发的重要媒介,不断提高县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开启开放开发大门。

(四)优化格局提升功能,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围绕“一核、一轴、六心、多点”布局大山水,调优县域空间结构,夯实城乡基础配套,打造功能明晰、设施完善、特色凸显、底蕴淳厚的长寿养生品质名城。一要打造亮丽新城区。顺应人民群众对城关建设从“大”到“美”的新期待,完善城区规划编制,统筹新城区拓展、旧城区改造和产业园建设,推进城市立面改造、景观工程建设、龙溪河道治理,启动南部组团产业园和高速公路进城连接线沿线功能区建设,加快行政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推动产城融合、片区联动发展。推进高速公路进城连接线、汽车客货运中心站、国省干线、城区道路等交通路网和场站建设,加紧配套城区绿网、供水管网、污水管道、排涝系统、公共停车场所等市政设施,规划建设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体育中心等文体场馆。成立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市民素质,整治“脏乱差”、营造“亮洁美”,让群众享有更加快捷便利、健康舒适、和谐文明的现代化生活。二要建设富美新农村。强化乡镇组团发展与县城总体规划有机衔接,加快东源、城郊小城镇和中心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配套,努力向现代化特色小镇迈进,形成承接中心城区、促进村镇一体化的关键节点。持续以“三村”建设为载体,整合公共财力、社会资金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文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推进村级公路拓宽延伸,力争到2020年,形成便捷畅通的乡村公路网络。因地制宜引导发展高优农业、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培育产业发展型、旅游休闲型、传统村落型、自然生态型等各具特色的典型示范村,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比学赶超,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富美新农村。三要永续绿色好生态。推进省级生态功能区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严守生态红线,加大生态功能区保护性开发,强化生态公益林建设管护、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持续推进水流域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严把节能减排关,严控“三高”项目,巩固提升重点行业治理成效,不断厚植县域良好的生态优势。从严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贯彻执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以制度和法治守护生态,共创好山好水好柘荣。

  (五)共建共享均衡普惠,合力提升人民幸福感

着眼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优化公共服务,推进均衡普惠,带领全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公平感和幸福感。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健全多元增收长效机制,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带动效应,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财政支出增长长效机制,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面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建设,逐步提高高龄老人津贴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重视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支持发展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统筹实施保障性住房、城乡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引导房地产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二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紧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布局优化,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学前教育扩容增量,统筹兴建公办幼儿园,规范提升私立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第三小学新建、第四小学扩建等项目建设。全面普及高中免费教育,做专做特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技术学校异地迁建,推动中、高职院校有效衔接和深度合作,打造“小县大教育”。深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密切医疗机构对外合作共建,支持县医院创建“二甲”、县中医院列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加快实施县医院异地新建、县中医院异地搬迁、妇幼保健所业务楼新建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扩面提质“海云工程”,提升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争创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县,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持续提升“健康柘荣”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二孩”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柘荣”建设,推进“三化一龙头”重点工作,保持严打整治高压态势,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打击青少年涉毒等各类毒品犯罪,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打造法治信访、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社会诚信体系和司法救助体系,以法治领域改革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加快依法治县进程。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创新推动社会综合治理,深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快建设平安和谐柘荣。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始终牢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从严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为县域如期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激发争先争优争赶超的昂扬斗志。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面对“十三五”新形势,我们必须驰而不息解放思想,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县域大发展。一要锤炼党性,坚定信仰。把理论武装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抓手,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督促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增强“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二要创新理念,谋事创业。牢固树立、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敢为的气魄,改革创新、除旧布新,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增强谋事创业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三要提升境界,奉献发展。全县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奉献情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公仆本色,不谋一己之得失,而忧事业之兴衰,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以高度的思想行动自觉把柘荣事业推向前进。

(二)以能力提升为核心,打造创新创优创大业的中坚力量。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需要一支有担当有作为的干部队伍,矢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同心协力推动县域发展。一要突出选贤任能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把“四有”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探索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要提升善谋成事本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健全完善党员干部提升能力素质常态化机制,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水平。注重在农村基层、改革发展、重点工作等一线岗位培养挖掘人才,着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干部梯队,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谋事创业队伍。三要凝聚攻坚发展合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县试点工作,持续打造“一个高地、三支队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老干部工作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为县域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三)以强基固本为目标,筑牢敢拼敢闯敢攻坚的战斗堡垒。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础,最坚实的力量支撑。要坚持重视和稳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一要谋创新优服务。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总结提升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创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两新”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健全完善“互联网+”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水平。二要激活力促提升。选优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精准选派干部驻村蹲点,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激发农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持续催生基层组织发展活力。加强村干规范管理,推行村干部绩效问责制,确保村干部有岗有责有作为。三要树典型强带动。突出党建特色主题,加强基层党建示范点培育,推进乡镇党建示范带建设。实施农村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计划”,以“党建富民强村工程”为抓手,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到2017年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四)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营造崇实崇廉崇正气的发展氛围。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要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一要真抓实干促落实。面对扶贫攻坚“硬骨头”、县域发展“再加压”,唯有脚踏实地、铁心实干、久久为功,才能让蓝图实现、助梦想成真。全县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始终保持“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想抓落实的自觉、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本领,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二要亲民为民聚民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弘扬亲民作风,践行为民宗旨,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深化“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植根基层接地气,服务群众攒人气,将工作的落脚点和群众的需求点对接起来,抓好每一个惠民措施,办好每一件为民实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三要清正廉洁葆本色。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坚持忠诚履职、挺纪在前,坚决落实“两个责任”,狠抓监督执纪问责,突出强化党内监督,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依纪依法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惩违纪违法违规行为,发挥震慑警示效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守“四条底线”,恪守廉洁从政,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蓝图催人奋进,使命光荣崇高,小康志在必成。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美丽幸福新柘荣建设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管理员

图片资讯

CopyRight©2015 柘荣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