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人居环境与长寿

2015年11月26日 16:17:45 来源:柘荣新闻网 作者:柘荣新闻网 评论(0)

  现代科研成果表明,哺乳动物的寿命,相当于生长期的5-7倍。人类的生长期约在20-25年之间,所以人类的最高寿命应为100-175岁,为什么有人能活百岁以上,有人却难过七十、八十之关呢?这是因为人类生命体的发展,常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而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柘荣,作为历史久远的长寿之乡,人们的健康长寿,是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首先是地理环境的优越,而讲究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让人得以健康长寿,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一、柘荣地处地球脐带的福泽之地  科学界已经证明北纬30°附近地带是地球文明昌盛之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研究员宋长青指出:从自然条件看,北纬30度这条温度带是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应该说是最适于人生存的地带,它的降水相对比较丰沛,植物相对比较茂盛,温度也比较适合人的生存,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人可以靠自然的供给,就获得一个比较良好  长寿柘荣探究的发展,所以在这里早期人类可以比较容易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早期文明和社会就容易在这个地带发展起来。中国地震局吴庆举博士说:北纬30°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北纬30°被人称之为地球的脐带,其微量元素矿、磁场、电场、重力场对人与环境都有影响。

  柘荣地理位置适中,介于东经11 9°43'-120°40',北纬27°05'-27°19'之间,恰好位于地球脐带地带,柘荣的山水造就了这里的养生福地。柘荣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太姥山西麓,东海之滨,系温州地区与闽东开发带中继地。太姥山脉盘亘境内,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山峦重叠,群峰耸峙,沟壑纵横,盘谷错综其间,属中山、低山类型区,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地势以丘陵山地、沿海小平原相结合为主;年平均气温15.5℃,最冷月的1月平均气温5.6℃,最热月的7月平均气温25.2℃,气温年较差19.6℃。无霜期239天,年均日照1734.5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1%,温湿度适中。年平均降雨量1600—2400毫米之间,境内流域面积较大的溪流有龙溪、交溪、西溪和东溪等,属山地性水系,落差大,水资源丰富。柘荣拥有四季分明、冬暖夏爽、不湿不燥的小气候,是一座环境优美、舒适宜居、养生长寿的山水城市。  柘荣县拥有优越的养生休闲资源。东狮山以山形似狮而得名,是太姥山脉最高峰,海拔14 79米,也是全县最高点。东狮山方圆25平方公里,景区由“蟠桃映翠”、“百丈朝暾”、“仙人锯板”、“普悦洞天”、“龙井瀑布”和“仙都胜境”六大景区组成。山中有谷、泉、洞、岩、峰等自然景观227处,景区内山峦起伏,溪流纵横,深山古木,流泉飞瀑,集太姥山的雄奇伟岸和雁荡山的柔媚挺秀于一身。步移景换,令人流连忘返,被人们誉为“气拨太姥,天下奇山”,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是个天然生态博物馆。漫步林间,近处跳动的松鼠、远处飞翔的白鹭依稀可见,心随景化,恬淡自适,  油然而生与天地同化的美好意境,是柘荣人山林养生的好去处。九龙井景区集形态各异的龙井群、冰臼奇观、瀑布、青竹走廊、原生态山谷等景观于一体,由九龙井生态景区、金溪漂流景区、石山洋生态观光区三部分组成。九龙井是由蝙蝠井、观音井、莲花井等九个冰臼井串联而成。青山滴翠,绿水泛花,九井相连,白练为带、空谷清幽,动静结合,尽情展现妩媚和神奇。九龙井景区所在的石山洋,为柘荣第二大洋,一洋两村,是柘荣县打造生态旅游强县和海西休闲避署城努力推动的示范建设区,洋内山青水秀,视野开阔,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十里翠竹、万担茶乡”之美誉,是难得的养生资源。  柘荣是夏季养生的宝地。变化万千的气候,时刻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养生讲究利用气候适时养生,就是所谓的四季养生,“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柘荣独特的小气候,有着更加宜人的温度和湿度,夏天润而不湿,冬天干而不燥,四季分明,非常适宜养生居住,是中国少有的四季养生福地。尤其柘荣的夏天,可以说是上天对柘荣的恩赐,夏季平均气温仅25.2℃,凉爽怡人,非常适宜养生居住,是中国少有的夏季养生福地。关于夏季养生,《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特别是全球变暖,越来越多的地方的夏季并不适合养生,容易火大,这也是为什么南方人夏天要经常喝凉茶的原因。柘荣夏天可水边游泳,可山林散步,可洗浴山涧,可采摘鲜果,完全不用空调,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夏风,在炎炎夏日处处给人以凉爽的感觉,是绝佳的避暑养生胜地。

二、柘荣拥有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  柘荣千米以上山峰达93座,境内以丘陵、山地、平原三种地形为主,境内土壤以红黄壤为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适中,拥有碘、锌、锂、硒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通过水、各种食物进入人体,对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和保持人体平衡有重要作用。全县土地总面积82.92万亩,其中,可经营面积80.35万亩,占总面积的96.9%。耕地8.02万亩,其中水田6.01万亩、旱地2.01万亩。水田酸性占95%,有机质含量2.89%,全氮含量0.13%,速效磷8ppm,速效钾69ppm;旱地酸性占73.3%,有机质含量2.59%,全氮含量0.11 %,速效磷6ppm,速效钾85ppm。土壤有机成分高,土质肥厚,适合众多中药材种植。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动植物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繁衍生息场所,生物物种多样居全市前列。主要植物物种383种;脊椎动物有97种,国家Ⅰ、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野生植物20种。境内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1986年药材资源普查,全县有中药材296种,其中植物药材274种,动物药材22种,隶属111 科203属。拥有全国重点普查的363个品种中的124种,占34.2%;拥有省增列普查的65个品种中的34种,占52.3%,一般品种132种,民间用药45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独特性为人类居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概括起来就是柘荣人长寿的“三大法宝”:可滋泉水、日精阳光、天然氧吧。  可滋泉水:柘荣境内溪流纵横交错,流域水质达标率100%。纯净的山泉沿着山脉蜿蜒而下,一直流到农家院落,滋养着世世代代的山里人。柘荣的山泉水呈天然弱碱性,水(酸碱度)PH值一般在7.5—8之间,而且富含丰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极易进入人体细胞膜被人体吸收;水内含有人体所需的钠、镁、钙、锶、硒、锌等微量元素,且比例合理。东狮山泉水甘甜可口,曾经出厂“狮山矿泉水”并广受欢迎,后来由于商业化成本高,难以为继,但水质绝佳是不争的事实。  日精阳光:日光养生很早就为我国传统养生家所认识,晋代养生家嵇康在《养生论》中就提出了“晞以朝阳”的观点,唐人孙思邈有“呼吸太阳”之论,历代道教养生家更是推崇日光的养生作用,《黄庭经》中就有“日月之华救老残”的说法;宋代的《云笈七签》中还发明了与现代日光浴相类似的所谓“采日精法”……日光同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物质关系极为密切,对人体的发育生长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称“太阳大夫”。阳光在五行中对应是火。阳光就是太阳光线。到达地球表面的光线分为紫外线、可视光线、远红外线。紫外线对人体最有影响,最有害,它简称UV。在五行中,金与火相克,在高磁场(金)的反作用下,把有害的紫外线(火)反射回去,保留了远红外线。柘荣在高磁场的作用下,不仅日照时间平均5小时,而且富含被誉为“生命之光”的4至14 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在烈日下,也不会感觉毒辣。远红外线不仅能激活水,更能不断地激活人体组织细胞,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  柘荣的高山草场,可以说是南方少有的生态资源。鸳鸯头草场面积达万亩,每到春天,满山杜鹃花盛开的情景,那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花朵如同瀑布般汹涌澎湃,不可遏止。那当是鸳鸯头旺勃生命的象征。秋天,清澈的蓝天在上,眼里是满目的金黄,偶尔间隔着一些尚没有变黄的淡绿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无论春夏秋冬,草场阳光养生都是绝佳选择。  天然氧吧:柘荣森林覆盖率64.4%,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65平方米。东狮山景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丰富,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场”。柘荣空气清新,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率为百分之百,其中空气达到一级标准的天数达200天以上。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的负氧离子标准浓度为每立方厘米空气有1000—1500个。据统计,北京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平均为80个,上海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平均为400个。柘荣充沛的降雨使空气中每立方厘米的负离子远高于标准,能增强人体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缓解支气管哮喘,稳定血压。可以说柘荣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在柘荣居住生活,可以消烟除尘、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从呼吸上达到养生目的。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气温凉爽,人体阳气内敛,耗散较少,有利于养生;地广人稀,环境幽静,人的情绪稳定,气血和畅;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高,阳光充足,湿度适当,山多泉水、瀑布、溪水,水中矿物质多,均有利于养阴益寿。森林也是人类健康的益友,它吐氧吸碳,杀菌除噪,环境宁静,鸟语花香,都对益寿延年有好处。尤其是松树林效果更佳,松树是一种长寿植物,松树养生也是森林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曾经到103岁老人郑细妹家里,主人捧出热茶,刚到唇边便闻到一股清香的草药味,她老人家的70多岁的儿子说,这是他们从山上采来的药物泡出来的饮料,老人家常饮此品,山里人常常上山采摘,以供饮用。真可谓药香熏得人长寿。老人说,山区的环境好,想不长寿也难。

三、柘荣崇尚顺风顺水的居住环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柘荣人的居住崇尚“云水之间,涤荡心灵 ”,城乡建设尊重人人享受健康的权利。我们自古以来致力于建筑、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以山脉、水脉为骨架,将山景、河湖、道路、建筑、文化等元素注入其间,构成天人合一的居住系统,使系统成为人与自然新的共生空间,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住区、环保住区。  “林畔夜听远,水边静闻禅”。柘荣的村落讲究依山傍水,让人以虔诚的心态、纯洁的心灵体验自然、感受身心的放松。人们十分注重住宅风水,人们对宅基地的选择极为讲究,既考虑到水源、土地等必需的物资基础,又考虑到风向、水流、阳光及抵御自然灾害的屏蔽条件。在山丘地区,住宅主要造在依山傍水、背风向阳的地方;房屋选向一般是座北朝南,如果实在受条件限制,也尽量选择朝东、或是东南、西南,一般不朝北或西北。这些选址的原则,其实就是风水学中的“藏风得水”、“气场”、“天人合一”理论的体现。注重住宅选址的同时,还十分注意人工优化,特别是加强庭院绿化,广植竹木、花果,养植花木盆景,起到增氧气,排减二氧化碳的效果。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住宅风水,确实可以让人健康长寿。比如“山环水抱”的住宅环境,会产生良好的磁场、气场,而座北朝南的阳宅,在炎夏可以避开阳光的辐射,在寒冬可以充分取暖、杀菌、使人体抵抗力增强,减少疾病的发生。旧时建房多数聚族而居,因此在城内的,有上街袁、下街袁、东门陶、游厝里、陈厝里、孔厝里、林厝里、刘厝里之分;而在农村则有姓金的金家洋、姓王的西边山、姓郑的山后、姓吴的青岚面等等。在传统农业社会中,聚族而居有利于老年人消除孤独感,是亲情养生的最佳诠释。

  传统建筑屋顶形式,富裕之家“硬山”式居多,“悬山”式次之,“歇山”式的又次之。贫户多一字形三开间或五开间人字栋(双坡屋顶),既无山墙,又缺门楼。从建筑层次来讲,清代嘉庆以前建造的单层屋,多用楮、栎木材,人称“元朝厝”;嘉庆以后直至民国时期建的多双层屋,柱壁桁椽多用杉、栎木材,人称“明楼厝”。所用瓦片,前者厚大,后者逐渐薄小。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使用水泥,但多用作粘结剂和铺地面。80年代,建材质量提高,城关新建和旧屋翻建的住房,采用砖石、钢筋、水泥混合结构,屋顶一般采用平屋面,不用双坡式。个人建房占地虽不及从前宽阔,以多层为主,房屋间距逐渐增大,采光效果好。有的屋内崇尚贴瓷砖、墙纸,铺地毯(或木地板),上装吊顶、安空调机等新式设备,更显得美观精致。  旧时殷富之家重门面,喜建官厅式大庭院,子孙同堂共住。凤歧古民居位于乍洋乡风岐村,系清代民居建筑,建造于1740年,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青砖灰瓦的古宅掩映在青山碧水环抱中,融于山水又点缀山水,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古民居总占地面积9913 平方米,九开间三进,每一进庭院有桥亭连接。三大厅,六小厅自成小合院;二直廊,左右花台;门前有回马墙亭阁,屋后花篱栽种四季名花;斗拱、柱石、门窗、木雕、石刻,备极精巧。该建筑工艺精美,建筑布局、采光、通风、排水等较为科学,整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极具特色,可称为华夏古建筑的“活化石”。  无论普通传统民居和现在民居,无论普通人家和殷实之家,从建筑的选址规划到单体建筑设计都渗透着 “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以古民居的几个主要构成要素来看看“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一)墙体。凤岐古民居是围墙采用砖砌空心墙,房间内墙采用秸秆混合黄土结构或者木板结构,起到保温作用,冬暖夏凉。这样的结构在柘荣民居中很常见。(二)天井。天井有集雨、排水、换气、采光、家务等物质生活功能以及玩耍、观赏、聊天、观天、祭天等精神生活功能,在这里“天人合一”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三)明堂。东汉蔡邕在《明堂论》中说过:“明堂者,天子大庙,所以崇礼其祖,以配上帝者也。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 在民间,明堂慢慢演变成了传统民居建筑大门前的一块空地,属于民居建筑的室外延伸空间,一些必要的室外活动就在这里进行。例如:寺庙前的拜祭、祠堂前的集会、村落前的晒谷等。拜祭是人们与“上天”精神上的沟通,集会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协调,晒谷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一种生产活动,这是一种社会向心空间,这些活动都体现“天人合一”的内涵。有的民居还在明堂前还挖一口大池塘,以利排水和调节温湿度。绿竹掩翠中的石山陶氏大宅,依山而建,门前是连绵100多亩的荷塘,清新凉爽的山风摇曳田田的荷叶,勾勒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四)结构。柘荣农村的普通古民居大多采用夯土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地面采用三合土,二层楼面多用木板棚搭。一般都是把一层作为居室、客堂使用。大部分人家把第二层作为储放物品的仓库。粮食、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全都归拢在上面,这样的房屋堪称天然空调房,实乃天人合一的完美诠释,而这样的图景在柘荣乡村比比皆是。  在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中,柘荣人民顺应自然,适度地利用自然,创造了精美的建筑,建筑保护了人,也改善了自然。通过建筑,人们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栖居之道,在乎山水。柘荣的当代城市规划以人为本,致力构筑养心、养身、怡情的空间环境。在城关附近的东狮山是一座省级风景名胜区,是柘荣人的养生乐园。仙屿如翡翠镶嵌在城关平原上,是供奉柘荣人信仰女神马仙的圣地。龙溪如玉带穿城而过,是柘荣的母亲河。柘荣城市规划融山、水、城为一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青山环抱、碧水穿城,更有仙屿点缀,可谓阴阳相合,主从有序,从而把人与自然,自我和宇宙加以统一,通过实践思考和感悟来设计自己的城市,在艺术、技术、环境协调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布局精巧,顺风顺水。2011 年3月16日,柘荣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柘荣县城市总体规划》,充分体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打造、高层次推进、高水平运作的理念。《规划》按照山水融合、组团发展的格局,推动城区“东扩南移,西拓北控”,形成“一轴双城四组团”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十二五”期间,我县将以沈海高速公路复线动工兴建为契机,向东建设高品质的居住综合体,通过引山连水的规划手法,融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于一体;向南建设现代化城市综合体,控制北部山体的开发建设,确保104国道城关段过境线外移后的交通通畅;西部整合现有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现代化的海西药城等工业基地,中部打造高端商贸服务功能区,发挥城市的聚集、辐射和支撑、带动作用,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带动引擎、增长极。同时,结合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和传统风格,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民俗特色,重点推进旧城区改造提升,凸显建筑景观风格,形成“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格局,彰显城市品位和魅力。

  柘荣县还积极借助自然生态资源、特色产业文化,全力打造生态旅游、避暑养生新兴产业。据调查,该县所辖两镇七乡均有旅游资源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争相辉映。全县74个主要旅游资源单体中,优良级25个,普通级34个。主要旅游区划分为水利科普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民俗文化旅游区、中药养生旅游区、避暑养生旅游区、道文化旅游区、生态休闲旅游区、西部文化旅游带、东部养生旅游带。近年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大力推进以特色养生文化为灵魂,以道家养生和中药养生为核心,以养生地产和养生旅游为龙头,集养生服务、养生会展、养生产品加工一体化的养生产业体系建设,初步建成东狮山道文化养生休闲旅游区、九龙井生态休闲旅游区、中华游氏文化园等景区,随着各项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将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天赐福地。  我们相信柘荣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发达的经济、完善的保障、繁荣的文化等综合因素将共同铸造了“中国长寿之乡”这块金牌,它将激励全县在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健康长寿的道路上实现新跨越。


责任编辑:

图片资讯

CopyRight©2015 柘荣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