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仙驾临——走近柘荣马仙信俗文化

2016年07月27日 11:04:19 来源:柘荣新闻网 作者:范陈春 郑霄 黄元章 游松柏 林颖 游海丹 评论(0)




花灯祈福赐平安







龙腾山城迎马仙







妙笔题书祝寿星







盛世庆典,生态柘荣。 魏高鹏 摄







马仙巡游东狮山







孩童乐颂马仙经







伞舞表演寓和谐



  十月的柘荣,微风徐来,天朗气清。10月11日,由柘荣县马仙信俗协会主办的中国·柘荣第三届马仙信俗文化传承活动隆重举行。其中,送仙绕城环游活动尤为热闹,一万多人分成彩旗队、彩车队、管乐队、腰鼓队、舞龙、舞狮队等方阵,身着各色服装,场面蔚为壮观。

“恩泽柘荣,惠及万民,德彰闽浙,仙史悠久;孝感天地,敬老爱幼,护国佑民,奇闻长传;乐善好施,灵著千古,福佑天下,精神永驻。”这是柘荣人民对马仙的虔诚。

马仙,又称马氏天仙、马元君等,是以柘荣为中心的民间崇拜地方神明,与妈祖、陈靖姑并称“福建三大女神”。

走进柘荣,走近马仙!柘荣作为马仙信俗的发祥地,素有“马仙之都”之美誉。境内太姥山脉主峰东狮山被誉为“仙山”,是闽浙信众朝拜马仙的圣山、马仙信俗的重要道场。

柘荣马仙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着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在盛大的迎送巡游活动中,全县被分成东峰境、岭口境、上城境、后营境、前营境、溪坪境、湄洋境、前山境、洋边境、东源境、西宅境、太阳境、濂溪境等“十三境”。浩浩荡荡的队伍从仙屿公园出发,途经城区各主街道后,汇集于东狮山文化广场,待马仙下圣轿,由“十三境”福首抱瓶护送返回灵岩宝洞。每到一境,沿路设蘸,善男信女手持燃香,虔诚而拜,祈祷赐福;群众叩首以盼,迎接马仙的到来以及自己所在村落归属的“境”带来的仪式表演。

“一路跟随巡游队伍,走在树影斑驳的街道上,在礼炮声、鼓乐声、欢呼声中感悟马仙文化所带来的心灵震撼,别有一番韵味。”当天,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的一名观众说。

整个仪式中,孝德、和谐、健康、平安等理念贯穿始终;通过马仙,民众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得以联结起来,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同时,马仙信俗活动为柘荣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提供载体,提线木偶戏、布袋戏、地坪戏、抬阁装饰、灯饰剪纸等民间技艺在仪式活动中得以展示和发扬。

柘荣有文字记载马氏天仙,始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是年天旱如焚,民众纷纷叩天祈雨。柘荣信众在城西七星墩(今仙屿)设坛,徒步120多里至马仙的发源地——浙江景宁鸬鹚岭迎马氏天仙。马仙来后显灵于东狮山,不日天降甘霖、滋润禾苗,当年五谷丰收。马仙姑见东狮山群峰耸立,草木丰茂,景色清幽,叹为人间仙境,便从浙江乔迁柘荣东狮山灵岩洞修炼。从此,马仙大德化灾、普降甘霖,驱除瘟疫、保境安民,崇尚孝道、启迪教化等神奇故事不胜枚举、代代相传。

传说马氏至孝,未登仙时,家贫,亲身为佣得薪米以养姑,艰辛备尝从无倦怠,姑得所养而善终。“孝”是马仙功德的精髓,著名历史人物李阳冰、刘伯温、冯梦龙等均撰文赞颂之。

2014年11月,马仙信俗文化申遗成功。柘荣县以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契机,提出做活“一位仙”的理念,将其列为“五特好柘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打造柘荣县文化旅游的特色名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化,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政府做活“一位仙”,群众敬好“一位仙”,将马仙信俗文化中的精华予以传承。

在福地柘荣,信仰马仙深入人心!目前,马仙信俗已成为闽浙毗邻地区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被专家誉为保存最原始、最完整、最具特色的民俗遗存现象之一。其影响还遍及闽、浙、赣、粤和台湾及东南亚等地,信众达1000多万人。

本报记者 范陈春 郑霄

通 讯 员 黄元章 游松柏 林颖 游海丹 文/图

本报《文化柘荣》

采编室组织策划




责任编辑:管理员

图片资讯

CopyRight©2015 柘荣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