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台戏

2015-11-25 00:00:00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

本报讯(郑延芳)“很久都没有看布袋戏了,仔细看看还挺入味,好像又回到以前的时光。”日前,一位老干部在特色产业馆参观时看了布袋戏演出,高兴地对笔者说。据了解,今年以来,特色产业馆会经常邀请艺人给参观者现场表演评话、布袋戏,弘扬民间文化艺术。 “十指弄成百万兵,一口道出千古事”,“喜怒哀乐从一人,万般妙计由在手”的布袋戏传承人郑运德,每年春节是他最忙碌的日子,从大年初一开始,前来邀请他演出的有50多人次,他应邀出演10多场次,每天都排得满满的。虽然明知布袋戏已越来越冷清,但他还是十分认真地准备演好每出戏。 郑运德是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柘荣布袋戏)代表性传承人。年过六旬的郑运德师傅,1966年初中毕业后就师从兄长学习民间布袋戏的表演,学艺至今已经有40多个年头。每年正月以及七、八月农闲时,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常常持续十多天演出,演出时间通常是下午1点半持续到4点,晚上从7点开始到10点结束,一天下来的戏金大概是150元。2010年他演戏30多场,一年收入4000多元,勉强维持生计。 尽管收入不高,但他对演出却乐此不疲,经常受邀到福鼎、福安、霞浦等地演出。行头十分简单,一条扁担就挑起了一个“戏班”,奔走于山海之间。但是,如今的年轻人更愿意看电视、电影,只有一些老人依然对布袋戏这种民间的艺术情有独钟,这让郑师傅也显得十分无奈。收入低,市场不好,尽管他多方努力,由于布袋戏需要极高的天赋和吃苦精神,在熟练掌握乐器演奏的基础上,每天要花大量时间练手法、口技,练四肢协调能力,背剧本,这种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他至今仍未收到合适的徒弟,眼看着传统技艺将面临失传,他显得十分无奈。 郑师傅说,布袋戏演出多时会有二三百人观看,戏台下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观看人数增多,许多观众常无法听清艺人的念唱。于是,柘荣县文化馆为郑师傅配备了全套的室外音响设备,为传统布袋戏注入了新的“血液”。 “有了这些设备,演出时就省力多了。”郑师傅高兴地说道。郑师傅还自掏腰包,对乐器的击打方法进行创新:将以往固定在一木架上的打击乐器收到演出时所挑的戏担里,然后从里面牵出四个踏板,再分别用脚跟、脚尖操控这五六种乐器,比以往省力多了。在乐器击打上有了创新,郑师傅又产生了改编剧本的念头,以使剧本与现代生活接轨,但因为缺乏资金支持,这一想法只能作罢。 小戏台两侧分别刻有“喜怒哀乐一个人”,“百般妙计由在手”,形象地概括了他40多年表演布袋戏的人生经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宅中东溪峡谷

CopyRight©2015 柘荣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